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-免费黄的在线观看中文字幕视频-天天爽夜夜爽-日韩无码一级片-婷婷综合久久-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一区-国产无码在线视频播放-国产黄片免费观看-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-精品日韩-久久久精品成人网站-国产AV小电影-avtt香蕉久久-激情五月婷婷久久丁香-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∨-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

客服熱線:400-069-8082

2014年教育信息化重點工作

發布時間:2014-03-14 點擊次數: 打印 字號:T/T
(一)推進信息化基本條件建設。
1. 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?!皩拵ЬW絡校校通”建設與應用。

推動建立“政府規劃引導、企業參與建設、學校購買服務”的學校寬帶網絡接入與運行機制,結合寬帶中國2014專項行動,實現中西部地區8.5萬所中小學網絡寬帶接入;將信息化條件作為學校基本辦學條件,納入“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?;巨k學條件”工作實施重點,按工作實施進度,加快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網絡條件下的基本教學環境建設,加快縮小區域、城鄉、校際間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差距。(責任單位:科技司、財務司、基礎一司、基礎二司) 

2. 推進職業院?!皩拵ЬW絡校校通”建設?!?br />
印發《職業教育數字校園建設標準規范(試行)》,引導和推動各地加強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。出臺《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推進計劃指導框架(2014-2015年)》,推動90%以上職業院校實現“寬帶網絡校校通”。(責任單位:職成司) 

3. 加強國家開放大學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。 

推進國家開放大學智慧校園建設,實現教學樓無線網絡覆蓋,完成二期210間云教室建設工作。(責任單位:國家開放大學) 

(二)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。 
4. 制定“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”工作方案,推動建立相關政策機制?!?br />
根據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《決定》要求及任務分工,會同財政部共同牽頭制定“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”工作方案,協調相關部門,切實落實中央要求,為學校構建信息化基礎條件建設與運行、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等有效機制,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。(責任單位:科技司、財務司) 

5. 全面推進基礎教育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。 

5. 全面推進基礎教育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?!?br />
啟動“一師一優課、一課一名師”活動,充分發揮學校、教師的主體作用,推動信息化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,在應用中逐步匯聚形成系統的優質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。(責任單位:基礎二司、科技司、中央電教館) 

印發《中小學教學信息化指導綱要》,研制《中小學電子交互教學設備教學應用指南》,成立中小學教學信息化專家指導委員會,發揮各級教研人員的力量,總結、提煉并指導形成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的模式,全面推動中小學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,促進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。(責任單位:基礎二司、中央電教館) 

貫徹落實財政部、教育部《關于追加遼寧等17省2013年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用經費中央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》(財教〔2013〕342號)和《關于追加浙江等14省2013年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用經費中央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》(財教〔2013〕343號)關于“滿足學校信息技術和教師培訓等方面的開支需求”的部署,探索建立學校公用經費購買數字教育資源和信息化服務的政策措施。(責任單位:基礎一司、財務司) 

6. 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。

啟動實施信息惠民工程職業教育項目,圍繞“建設1個職業教育數字資源管理中心、20個職業教育數字資源開發應用基地、100個職業教育數字資源應用推廣試點學校,開發50個專業領域的500門優質共享網絡課程及其配套數字資源庫、500門校本網絡課程和500個培訓項目,使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覆蓋學生數1000萬以上”的目標,探索建立推動職業教育數字教育資源持續開發應用的新機制。組織開展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現場觀摩活動。繼續舉辦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。(責任單位:職成司、科技司) 7. 組織民族雙語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?!?br />
研究制訂民族地區數字教育資源建設規劃,以新疆地區主要民族語言為重點,以使用量大、覆蓋面廣的義務教育階段教材版本為主,先行開發適合新疆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使用的《數學》雙語數字教育資源并試用。(責任單位:基礎二司、民族司、電教館、人教社)

8. 促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領域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。

深入研究MOOC對高等教育的深刻影響,支持“985工程”高校開設開放在線課程,組織部分地區實現高校公共基礎課、專業基礎課的網絡共享。繼續開展精品視頻公開課和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,繼續開展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。(責任單位:高教司、高教社) 

啟動200門左右國家開放大學網絡核心課程建設,探索基于網絡的教學模式和教師團隊的運行機制。(責任單位:職成司、國家開放大學) 

 9. 推進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能力與機制建設?!?br />
探索形成市場化的數字教育資源匯聚機制,完善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資源導航、交易結算功能和運營模式,形成為300萬名教師和3000萬名學生提供數字教育資源服務的能力,為把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成最具規模與影響力的“數字教育資源超市”奠定基礎。推動國家、區域、企業教育資源平臺互聯互通、協同服務,初步形成國家數字教育資源云服務體系。扎實推進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規模化應用試點,試點規模不少于1萬所學校、40萬名教師、600萬名學生,探索形成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“優質資源班班通”服務模式。(責任單位:科技司、中央電教館) 

10. 鞏固深化“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”項目成果?!?br />
落實以縣為單位組織教學的要求,推廣“中心學校帶教學點”的教學組織模式,持續加強教學點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,持續更新改進并適時推送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,加強技術支持服務和應用檢查,總結形成一批典型應用案例,通過“制度加技術”形成“一校帶多點”“一校帶多?!钡哪J?,切實幫助教學點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,探索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。(責任單位:基礎二司、科技司、教師司、中央電教館、教育電視臺) 

(三)推動“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”取得新進展。
11. 加快網絡學習空間普及和應用。

督促和指導各地和各級各類學校探索網絡學習空間建設、應用的有效機制,加大與企業交流合作力度,加快推進機構空間、教師空間、學生空間和家長空間建設取得新進展,將“人人通”擴展到各級各類教育,師生開通網絡學習空間支持學習人數達到1800萬。深入研究和挖掘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模式,將空間與課堂教學有機銜接,支持師生、生生、家校間學習互動與交流,探索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改革、提升教學效率與效果的新模式,助力減輕學生學業負擔。及時總結交流各地“人人通”好的應用模式,舉辦現場觀摩活動。(責任單位:基礎二司、職成司、高教司、教師司、科技司、中央電教館、國家開放大學) 

部署完善國家開放大學教學平臺,實現與學生空間、教師空間、管理平臺的數據集成。建設國家開放大學教務平臺,實現教學平臺、教務平臺、學習空間、移動辦公等教學與管理系統的統一身份認證,并啟動試點工作。(責任單位:國家開放大學)

(四)深入推進教育管理信息化。 
12. 做好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和基礎數據庫的應用與服務?!?br />
全面完成國家、省級教育數據中心建設和重點管理信息系統的部署,實現全國各級各類教育學生、教師、教育機構、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數據100%入庫,形成集中統一和數據共享的基礎數據庫。制定出臺系統應用指南和教育基礎數據管理辦法,指導各地和各級各類學校全面應用系統功能,做好學生升級、升學、轉學、畢業和教師調動等日常管理工作,并通過系統應用實現數據動態更新。根據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,統籌做好考試招生相關管理信息系統的需求論證和開發。(責任單位:教育管理信息中心、基礎一司、基礎二司、職成司、學生司、教師司、資助中心、考試中心) 

13. 加快國家教育科學決策服務系統建設。

實現國家教育科學決策服務系統正式上線,完善動態監測、決策應用、教育預測、國際比較以及數據展示和查詢等主體功能模塊,實現部內相關數據資源的整合與集成、教育與經濟社會數據的關聯與分析,為教育決策提供及時和準確數據支持,指導推動省級決策支持系統的建設和應用,推動教育基礎數據在全國的共享。(責任單位:規劃司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) 

(五)加大教育信息化培訓力度。
14. 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。

制訂印發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、培訓課程標準和能力測評指南,開發培訓課程和培訓資源、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工具和網絡測評系統。指導各地開展專項培訓,培訓中小學教師不少于150萬人;開展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培訓,完成500人的骨干培訓和5萬人的遠程培訓。推動各地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教師資格認定、職務(職稱)評聘和考核獎勵的必備條件,列入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和校長考評的指標體系。(責任單位:教師工作司)

15. 加強職業院校、高等學校教師培訓。

繼續實施“職業院校信息技術職業能力提高計劃”,著力提高職業院校教師、校長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。(責任單位:職成司) 

做好高校教師網絡培訓工作,積極探索、建立適應高校教師的開放、靈活、便捷的培訓模式,建設“線上與線下”相結合的高校教師終身學習平臺。(責任單位:高教司) 

16. 大力開展教育信息化專題培訓?!?br />
繼續舉辦教育廳局長教育信息化專題培訓班,計劃培訓2000人,力爭完成縣級以上教育廳局長的全員輪訓,提高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推進教育信息化的能力。(責任單位:科技司、人事司) 

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做好本地區教育信息化培訓工作,制訂培訓方案,加大培訓力度,本著以點帶面、以骨干帶薄弱的原則,大力開展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培訓,將教育信息化理念融入到教育管理各個方面,為教育信息化順利實施提供組織保障。(責任單位: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) 

(六)以點帶面、全面推動戰線教育信息化工作?!?br />17. 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。

指導各地和各級各類學校通過教育信息化試點,深入探索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體制機制和有效模式,培育一批骨干學校、骨干教師、骨干課程,提煉一批典型案例,推廣一批典型經驗。選擇改革態度堅決、試點方案切實可行、保障支持措施到位的地區進一步開展綜合試點,深入探索教育信息化統籌協調、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、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,優質教育資源擴大覆蓋面的長效機制。(責任單位:科技司、基礎二司、職成司、高教司) 18.推動各地全面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各項工作。 

各地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,根據教育信息化整體部署,加大統籌力度、加快推進步伐,比照《教育信息化“三通工程”年度任務指標(指導性)》要求,結合“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?;巨k學條件”等工作,系統部署、全面落實“三通”建設與應用任務,按計劃實現“三通”目標。各地要鞏固“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”項目成果,建立起利用信息化手段幫助教學點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的機制;組織好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和校長教育信息化專項培訓;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各項工作,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、提高教育質量、推動教育綜合改革中的重要作用。(責任單位: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) 

(七)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和支撐保障機制。
19. 建立教育信息化專項督導機制。

 將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教育督導范疇,制訂《教育信息化專項督導工作方案》,開展教育信息化專項督導,形成專項督導報告,督促指導各地把教育信息化工作落到實處。(責任單位:督導辦、科技司) 

20. 進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?!?br />
加強教育信息化工作統籌規劃、協調指導,進一步明確各相關單位教育信息化職責分工。督促各地加強教育信息化行政責任處室職能,切實負起歸口管理和統籌協調本地各級各類教育信息化工作職責。(責任單位:科技司) 

21. 進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專家咨詢機制。

成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咨詢專家組,完善教育信息化決策咨詢機制。成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標準管理委員會,完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標準技術委員會,建立教育信息化標準管理機制。依托有關單位建立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與技術支持機構。組織開展教育信息化重大問題研究。組織編制教育信息化年度發展報告、教育信息化國際進展報告、教育信息化應用案例。(責任單位:科技司) 

 開展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信息化發展狀況的監測與評估研究,探索評價指標體系與發展指數,逐步積累并建立發展監測數據庫。(責任單位:中國教科院、中央電教館) 

22. 加強信息技術安全工作。

 以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為抓手,建立教育系統信息技術安全統籌領導體制、工作機制、管理制度和保障機制,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及標準規范,建立督查與通報機制。(責任單位:科技司) 

23. 加大教育信息化工作宣傳力度。

多形式、全方位、多角度、立體化地宣傳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方針政策、重大部署和新進展、新成效,為教育信息化工作營造良好輿論氛圍。在《中國教育報》“推進教育信息化特別報道”的基礎上,設立“信息化”專版。(責任單位:新聞辦、中國教育電視臺、中國教育報刊社) 

完善教育部網站信息化主頁和中國教育信息化網站建設。(責任單位:教育管理信息中心)

(來源:慧聰教育裝備網)

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